宋行_第三百零七章 经义(2/3)_都市小说_爱尚小说网
爱尚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宋行 > 第三百零七章 经义(2/3)

第三百零七章 经义(2/3)

上一页宋行章节列表下一页
有声小说,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!
主国地怀抱对大家来说,并没有什么国破家亡的惨痛感,不但如此,有的人反有些欣慰。

这道理想起来很简单,譬如现代的美国突然出兵攻占非洲的一个小国,并宣布这个国家从此成为美国的一个州,所有的百姓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,只怕那个小国的百姓都要欢欣鼓舞,面上有光。

就拿现在正等在外面地四百灵州读书人来说,其中有党项血统的就占一半。可他们着汉服,说汉话,读儒家经典,用汉人的思维方式看问题,你总不可能说他就不是汉人吧?都是中国人,消灭民族之分才是王道。

当然对待女真蛮子,却又是另外一种手段。

商议好考试细节之后,余良汇报说考场分别

华的河东节度使行辕、蕃学衙门和城西的双塔寺。行乡试、双塔寺举行省试,而杨华的行辕则进行殿试。

蕃学衙门和铁塔寺的考试同时举行,殿试则延后两天。

杨华点点头说了一声“甚好!”算是肯定了余良的功绩,最后问:“试题排好没有?”

西夏的考试制度同北宋一个模式,科举考试的项目主要分为经义、诗、赋、论、策五种。

王安石主政地时候认为选拔官员取得是行政能力和道德,又不是选诗人和文学家,遂取消了诗、赋两种考题。

西夏也与时俱进,跟着取消了诗、赋。

但就经义类考题而言,其实就是从《四书》《五经》里抽取一段文字出来,让考生自己作文。王安石的这个改革直接催生了明清时地八股文,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。

余良忙回答说:“禀大人,策论地题目一般都是由天子钦定的,这个下官不敢置喙。至于经义,属下同赵大人商量了一下,决定用《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君》为题。”

听他说出这个题目,杨华不禁一楞,他没想到余良居然左到这等程度。

余良本是小梁太后地旧臣,李乾顺主政之后对他大力打压,现在又因怕死投了杨华,已经没有任何退路,自然铁了心跟杨华混。现在杨华让他当考官,他就如失业许久的人找到工作一样,有心要摩拳擦掌在杨华面前好好表现一蕃,再顾不得自己的党项人身份,出了这么一个题目。

杨华心中好笑,本打算挖苦他几句,可转念一想,却面色大变。他猛地站起身来,怒道:“余良,你好大胆子,居然挑拨民族关系,人为割裂族群,居心何在?”

余良大骇,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连连磕头:“下官糊涂,下官糊涂。”

杨华咆哮了半天,这才平息下心中怒气,一把将他拉起:“算了,拿本《论语》来,我亲自出题。”

余良忙从书架上抽出一本《论语》递了过去。杨华随意地翻了一页指着上面的一行文字说:“就他了。”

余良和赵行德将脑袋凑过去,同时念道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”

杨华点头:“题目就是《让以得之》。”

余、赵二人略一思索,同时赞道:“好题目,应时应物,想不到杨大人也是儒学大家啊!”

杨华满头雾水:“什么大家,我胡乱指的。”

“不然。”赵行得细声细气地说:“大人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来到一国就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政事,就是因为圣人有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谦让五种美德。将军德行高洁,此刻西征,夏地百姓盼将军如久旱之盼云霓,皆敬服于您。”

杨华被他这一马屁拍得寒毛直竖,竟无言以对了。

当然,杨华对八股文是很不以为然的,这东西太禁锢人性了。可是,不这么考,也没其他好的办法。八股虽然垃圾,可至少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。公平一物最为要紧,特别是在人心混乱的西夏。

“大人,策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宋行 最新章节第三百零七章 经义,网址:https://www.at55.net/256/256054/321_2.html 沙雕视频
上一页宋行章节列表下一页